聯盟博物館門票優惠(季)
朱銘美術館位於北海岸的金山地區,是一座與大自然完全融合的美術館,也是全國最大的公園美術館,以「種活藝術種子」為理念,致力推廣雕塑藝術及兒童藝術教育。 訪客來到美術館,便成為這件大作品的一部分,在自然與藝術的環抱中,漫步欣賞藝術品及主題展覽,享受藍天綠地,參加各式藝術課程與活動。每個人都能這裡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落,放鬆身心,也透過美的力量,找回自己平靜、喜悅的心情。
袖珍博物館是亞洲第一座專門收藏當代袖珍藝術品的主題博物館。它擁有包羅萬象的袖珍精品,如美國加州的玫瑰豪宅、英國皇家閱兵大典、白金漢宮、傑克與魔豆等故事性及主題式館藏,漫遊袖珍博物館,彷彿走入了充滿異國風情的時空隧道。
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於1994年6月9日開幕,為國內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題的私人博物館。除了積極從事台灣原住民族文物蒐藏保存之外,博物館藉由多樣化的教育活動,促進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推廣,館內的常設展及特展也忠實地呈現了台灣原住民族豐富的物質文化。此外,為尊重原住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詮釋權,館內每年舉辦一次「與部落結合」特展,採取與單一族群部落合作的方式,共同規劃特展內容,彰顯獨特族群的主體性,提供原住民族文化展演的場域,使博物館成為多元文化的發聲管道及論壇。
中台世界博物館本館依山而建,與山形融為一體。建築組群以「中式西建」手法,呈現華夏建築之美。外觀造型如唐代長安城,有佛教中「嚴護法城」之意,是保護佛教及歷史文物的城邑。廡殿式屋頂及古代城牆意象,代表傳統與現代、東方與西方、佛教與中華文化交融的時空脈絡。
臺南市美術館為臺灣首座行政法人美術館,於2019年1月開館營運,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坂茂(Shigeru Ban)建築設計事務所與石昭永建築師合作設計;總建地面積達2萬餘坪,新舊建築活化與興建,期盼作為臺南藝術發散與收攏基地。 致力發展臺南在地及臺灣近現代與當代藝術之展示、典藏與研究,建構臺灣美術發展脈絡與面向。為強化藝術資源之發掘與整合,以跨域資源著手開發與行銷,轉化藝術文化可塑性,放眼國際及異業連結可能性,提供館所場域與資源,發展藝術創作、學習與研究之多方交流。
高雄市立美術館成立於1994年,為一座綜合性展覽的美術館,以引介國際性藝術活動及呈現地區性美術發展風貌,形塑「臺灣地區美術發展史美術館」為旨向,蒐集本土重要美術品,規劃主題性展覽,從整理區域性文化藝術的自信中建立自尊,發揮美術館研究、典藏、展覽與教育推廣功能,達成「國際本土化、本土國際化」目標。
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是一座歷史建築及藝術館,坐落於壽山山麓,鄰近古高雄海禁地域,周邊的街道依然可見到舊城市井風貌。經營團隊「御盟集團.永添藝術」致力保留歷史建築的原貌,回復展館60年代的建築風華,賦予歷史新生。金馬賓館從原為壯士遠赴前線的過渡站,現將呈現藝術做為生命創造的另一種啟程。
創館宗旨以建構「宜蘭是一座博物館」為目標,展場提供一 個類比宜蘭特有的地理空間經驗,一個蘭陽大地山、平原、 海的結構隱喻,傳達當代宜蘭人的價值觀,呈現宜蘭人的經 驗,特別是與環境互動的經驗。蘭博常設展的主題單元,依 著建築樓層及海拔高低邏輯,規劃為4層樓設計,分為:4樓 「山層」、3樓「平原層」、2樓「海層」,以及1樓「時光 廊」,並以宜蘭的雨水為主軸,展現宜蘭的自然資產、人文 軌跡,延伸民眾廣大的想像空間。
宜蘭傳藝園區是一座動態的博物館,可以在古意盎然的街區看表演、做工藝DIY、接觸傳統常民生活文化,用創意來說文化、感受文化並感動人心,讓更多人認識並樂於接近與學習,提供本土藝術家及傳統技藝人才一個夢想可實現的展現舞台。
台北當代藝術館為日治時期的古蹟建築,有著紅磚的表面、木造屋架、垂直長條型的窗及黑瓦洋風斜屋頂,館內展示各種當代藝術作品,將新舊元素巧妙地融合。當代藝術作品以新媒材與新形式,帶給民眾既貼近生活又超越現實、新奇而又強大的視覺震撼。
「1661臺灣船園區」占地約1,800坪,園區結合公共藝術及船體展示,以「戶外博物館」概念營運,推廣海洋文化、傳承臺南文史,並保存即將失傳的船舶修復工藝。
原水交社日式宿舍群區域,曾經是日治時期駐防臺南機場的臺南海軍航空隊,其官兵、眷屬之居所。2004年,臺南市政府以「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觀」名稱指定古蹟,作為保存臺南眷村文化資產的重要據點。於原址成立「水交社文化園區」,本園區規劃有八大主題館,並於2019年12月25日開幕。
17世紀初荷蘭人以軍商結合的隊伍,於1624年占領今日安平,並建熱蘭遮城為其防禦要塞,全部工程完成於1634年。明永曆十六年(1662)鄭成功取荷蘭城後,改稱安平鎮,改內城為內府,臺人因此稱其為王城。清領時代,因台江陸浮失卻其重要性,加上清兵破壞熱蘭遮城建億載金城,故日漸荒廢。日治後重建,二戰後乃稱「安平古堡」。目前真正的荷蘭時期遺跡僅存古堡前方為外城南城垣的磚牆。老榕盤根,無限滄桑,見證著三百多年的台江風雲。
安平是臺灣史上最早的港口,歷經荷蘭、鄭氏、清領、日本等時代,皆為臺灣主要的貿易港。同治三年(1864年)安平設海關,正式開港,洋商隨即紛紛在此設立洋行,其中以英商德記、怡記、和記,美商唻記,德商東興等合稱「安平五洋行」,最負盛名。德記洋行館舍售予臺灣製鹽株式會社,二戰後,為臺灣製鹽總廠接收為辦公廳舍,後臺鹽遷址。現與東興洋行為僅存兩棟洋行建築,見證清領末期臺灣外商貿易的歷史。
歷經三百多年的赤崁樓,今天的景貌是飛簷紅瓦,樓閣巍峨。在歷史變遷中,曾是荷蘭時代的西式城堡,曾是清領時代的中式樓閣,曾是日本時代陸軍醫院,迄今的歷史文物館,見證著落日餘暉下的滄海桑田。
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包括博物館區及相距約一公里的淨水池區。博物館區擁有A館「快濾池室」、B館「快濾筒室/辦公室」及C館「送出唧筒室」等國定古蹟及濱野彌四郎碑座與難得一見的豐富林相; 淨水池區則包含「淨水池」、「量水器室」、「淨水池步道」及蝙蝠生態等,兼具文化與生態休閒教育。
2019年5月,臺南左鎮化石園區以嶄新的面貌問世,整合原菜寮化石館、自然史教育館以及光榮國小,是全國唯一「館校合一」的化石博物館。結合科學考古、教育推廣以及觀光休憩功能,呈現「化石的原鄉」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脈絡,形塑左鎮成為重要的化石研究基地。
清同治十三年(1874)日本藉口琉球漁民漂流至屏東滿州鄉而遭當地原住民殺害,出兵侵臺(史稱牡丹事件),清政府派沈葆楨來臺籌辦防務並派代表和日本交涉撤兵。另一方面積極加強防務,鑑於鞏固安平海防保護臺灣府城,建請建造砲台。民國六十四年,砲台建成100週年時,臺南市政府大規模整建並仿製大砲、小砲,始成今貌。
座落於臺南市大內區的南瀛天文館順應山坡地形設計,分別設置三大天文主題館,天文展示館、星象館、天文觀測館,將建築物與自然環境結合,創造天文教育主題的優質空間,歡迎親子一同前來,親身體驗天文的奧秘與魅力。
「看見・齊柏林基金會」於淡水設立「齊柏林空間」,把齊柏林導演歷時25年心血留下的大批空拍影像資源,進行數位典藏整理,以保存臺灣地景地貌的脈動歷程及珍貴的文資產,基金會以推動影像成果來記錄臺灣,將臺灣的美麗推向全世界。
靈鷲山佛教教團心道法師秉持「尊重‧包容‧博愛」的宏觀理念,於2001年11月9日在新北市永和創建世界宗教博物館。透過博物館幫助人們學習與宗教互動,體現生命教育功能,滿足大眾精神生活需求,建立一個讓各宗教可以在愛與和平基礎上交流對話的平台。 藉由宗教文物、圖文、多媒體影音及各式教育推廣活動,為大眾呈現佛教、基督宗教、道教、伊斯蘭教、印度教、猶太教、神道教、錫克教、古埃及、馬雅以及臺灣民間信仰等文物藝術之美、信仰內涵及對生命啟迪,進而讓大眾體認各宗教間多元文化與其共通價值。
北投文物館位於幽雅的北投山腰處,在綠意環抱的八百坪庭園中,為臺灣碩果僅存唯一純檜木二層日式主體建築,優雅中帶有神祕寧靜的氛圍,亦是目前臺灣精緻的私有古蹟與私人博物館。此棟建築始建於1921年,係日治時期最高級的溫泉旅館,名為「佳山旅館」。時代遞嬗,雖經數度轉手更名,景色依舊迷人。1983年北投文物館創辦人張純明先生承租並設置「台灣民藝文物之家」,1984年正式開放,典藏近五千件臺灣早期民俗與原住民族文物。1987年更名為「北投文物館」。2002年依傳統工法進行整修五年,耗資鉅額,於2008年重新
準備好來一場冒險嗎? 踏入奇妙的幻覺世界! 體驗 “眼見不為實” 適合各年齡層的獨特體驗 歡迎來到奇妙的幻覺世界! 挑戰您的視覺、改變您的認知 踏入幻覺世界! Welcome to the amazing world of illusions.
保育教育館隸屬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,該中心為研究台灣地區的野生動植物的重鎮,保育教育館展示該中心的研究成果,以目前國內外有關生態保育的主流議題。同時戶外有生態園區、蝴蝶園及溪流生態區,是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的地方。
三義木雕博物館隸屬於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於1995年4月9日開館,為國內唯一以木雕為專題之公立博物館。建館目標以發揚木雕為主,肩負木雕蒐集、典藏、展示、研究、推廣等任務,並促使木雕主題特色獲得維護、傳續、發揚與創新,成為生生不息,不斷成長的博物館。本館於2003年5月完成二館擴建工程,並於當年獲得台灣建築獎,屆此,木雕博物館正式進入新的紀元,成為國際化的木雕專業博物館。
長榮海事博物館為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附設之博物館,座落於台北市博愛特區,館藏逾四千件珍貴海事文物,為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之畢生收藏,堪稱國內規模最大的海事博物館。 展示包含古今各國各式模型船、海洋畫作以及航海儀器。常設展覽占地近三千坪,各樓層均設置多媒體遊戲,觀眾可透過體驗駕駛船舶、欣賞影片、實境解謎等方式,對海洋文化有基礎認識,為全民打造優良海洋教育場域。該館除了有專業導覽員深入淺出的解說,帶領各年齡層遊客徜徉於知識海洋之外,不定期還會推出DIY教學及營隊活動,讓親子闔家共享溫馨歡樂的休憩時
秉持文化傳遞、生活互動與環境友善的理念,結合互動藝術及體驗科技,全方位解密自行車文化的探索場域。以獨特圓弧造型及流動線條的建築外觀,傳遞自行車的速度與自由感。上方的天眼設計,帶出自行車文化探索館的探索精神。 展廳由1817年第一輛具轉向功能的雙輪車為開端,循序漸進的故事軸設計讓民眾認識自行車的多元樣貌與科學知識,並透過不一樣的探索旅程體驗自行車文化的不凡魅力與視野。
Xpark為台灣首座新都會型水生公園。將生活在地球上各種地域的生物們的環境,透過空間演出與科技的融合,加以忠實的重現。在連氣溫、濕度、味道及聲音都經過縝密計算的空間裡,從天花板到地坪、延伸至水槽的影像演出呈現出360°具魄力的沉浸式空間。來訪的遊客並非單純透過壓克力玻璃觀賞生物,而是彷彿真的身歷其境,可以使用五感體驗各真實場景。